劳动仲裁程序与时间
永康刑事律师
2025-04-24
在中国,劳动争议的解决通常通过劳动仲裁和诉讼两种途径进行。以下是劳动仲裁程序与时间的详细说明:1.申请劳动仲裁:当劳动争议发生时,任何一方(用人单位或劳动者)都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。申请应包括争议的事实和理由,并附相关证据材料,如劳动合同、工资单、证明性文件等。2.受理阶段:劳动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后,会进行形式审查。如果申请符合法定条件,将在7日内作出受理决定,并通知双方当事人。若不符合条件,则书面告知申请人理由。3.准备阶段:受理后的15日内,仲裁委员会会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,同时可能要求提交补充材料。当事人有责任提供真实、完整的证据,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举证。4.开庭审理:仲裁委员会应在受理之日起一年内公开开庭审理。双方当事人应当出席并进行陈述和辩解。如果当事人因正当理由无法出席,需提前向仲裁委员会说明情况,可以适当延期。5.作出裁决:听证结束后,仲裁委员会将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仲裁裁决,并在听证终结之日起5日内将裁决书送达双方。当事人对裁决结果不服的,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。时效问题: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第五条,劳动者提出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,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计算。但是,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时效中断;重新计算:-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机关提出申诉或提起诉讼的;-对方当事人承认有履行义务的;-调解、仲裁机构进行调解或者仲裁的。如果超过一年未申请仲裁,则可能会被拒绝受理,除非能证明在特殊情况下延迟申请,如疾病、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。法律依据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第五条:劳动者提出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,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计算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时效中断;重新计算:-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机关提出申诉或提起诉讼的;-对方当事人承认有履行义务的;-调解、仲裁机构进行调解或者仲裁的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第六条: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延长提出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间,但不超过一年:-劳动者在服刑期间;-在特殊情况下,如疾病、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无法及时提出申请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》第一百八十五条:诉讼时效停止或者延长的,适用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时效。
上一篇:检察院一般要传唤几次会坐牢吗
下一篇:暂无 了